井中月談孩子教育:為何兒童教育貴在養(yǎng)趣(續(xù))
前幾天,我井中月針對孩子的學習,從內(nèi)在動力的角度,說明了兒童教育貴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孩子有充分的學習興趣,才能為其學習提供長久的動力。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動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寓教于樂,把學習變成游戲、融入生活。但如何養(yǎng)趣?
非常有意思的是,人,是典型的喜新厭舊,在時時不斷變化中,人隨時會改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影響的因素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或是完全沒有理由。于是,父母通過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的孩子興趣,很可能在不經(jīng)意之間就夭折了,這恐怕是家長所不愿看到的。在解決方法上,父母就是要想辦法對孩子的興趣進行養(yǎng)趣。參見《為何兒童教育貴在養(yǎng)趣?》。
孩子是非常易變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相對容易,但能讓孩子在較長時間內(nèi)保持一個興趣,是有難度的,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引導。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有樂趣!孩子有了樂趣,才能說的上是真正的興趣,這樣才能在“玩”中學習到應該學到的東西?,F(xiàn)在許多孩子厭學,正是因為把學習當成苦差事,沒有從中發(fā)現(xiàn)樂趣。參見《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強迫教育模式(下)》。
另外,對孩子進行養(yǎng)趣,可不一定是非要讓孩子對已有興趣進行維持,養(yǎng)趣的核心是讓孩子總有可以挖掘的興趣!如果家長只想維持孩子原有的興趣,必然會和孩子發(fā)生沖突,孩子因為樂趣的滿足度下降或因為情緒問題,會主動地選擇放棄來進行變相的反抗。所以,父母要學會讓孩子的興趣,在引導下轉(zhuǎn)到期望的方向上。
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苦差事的人,往往都是沒有融會貫通和知識進行復用?,F(xiàn)今的社會,存有各種大量的知識,如果不知道復用,其學習效率就會低下。在對于孩子的興趣,也是同樣的道理,家長可以巧妙進行復用,不僅不使原來的興趣荒廢,還能發(fā)展出新的興趣。比如,孩子喜歡下棋,就能引導到邏輯推理、察言觀色、算術(shù)、記憶等方面。參見《1個兒歌能有13點教育技巧》、《數(shù)學啟蒙,爸媽做主不求人!》。
想讓孩子有樂趣,就要讓孩子有成就感,這是維持興趣的主要動力之一。當孩子通過某種行為并有成功體驗時,自然而然地獲得自我滿足感,這又驅(qū)使孩子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比如,孩子看到別的孩子滑輪滑,就也想玩,而當自己能穿著輪滑獨自站立時,獲得滿足后就希望能走和滑。
但有意思的是,光讓孩子有成就感也不完美,最好適當讓孩子體會到失敗感。孩子在其學習過程中,自己會有各種對比,正是因為挫敗感是成就感的對立面,適當?shù)拇鞌「蟹炊鴮Ρ瘸龀晒Φ挠鋹?。如果沒有挫敗,孩子很可能對成功沒有真實的體驗。比如,孩子滑輪滑,不摔幾跤是不會掌握平衡的,但摔慘一次也許會再恐懼而不再嘗試。參見《漁王教兒子捕魚帶出教育問題》。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這就需要有重復的訓練才能做到。假設(shè)為了這個目標,家長或老師只知道機械的重復,孩子的興趣在無聊的同質(zhì)化的練習中,會逐漸喪失和產(chǎn)生厭倦情緒。所以,適當?shù)闹貜陀柧毷潜匾?,但需要有變化,每次都給孩子一種新的感覺,在重復中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比如,帶孩子買東西就可以練習算術(shù)。參見《案例分析:讓孩子有使用零花錢的機會》。
當孩子能每次體會新的東西,在成就感的引導下,就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努力”或“勤奮”。學習不僅需要興趣,但興趣最終不能變化為努力,則孩子只能學到“形”而不能學到“意”,也就難有持續(xù)的成就。同時,其興趣也會難以維持,或逐漸喪失。所以,學習是非勤之無以至深,非樂之無以行遠。
雖然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努力很關(guān)鍵,但也不是需要投入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過于“癡迷”于一件事情會失去自我,沒有了自我也無從獲得成就感。所以,許多家長認為刻苦練習就可以取得好成績,這只說對了一半:沒有思考和運用的“刻苦”,是折磨人的學習。要知道,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掌握真正的學習技巧和方法!
能讓孩子學會思考和運用,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一種巧妙的重復訓練,也是不斷獲取成功體驗的捷徑。在某種程度上,若知識都是空洞乏味的,就不會對孩子有任何的吸引力,反而增加厭學情緒,也很容易變成瞎想和完全脫離實際。所以,養(yǎng)趣要讓孩子思考和運用。比如,讓孩子編制簡單的家庭生活預算,既要孩子思考也是一種算術(shù)運用。參見《繪本“我的兔子朋友”深層解讀》。
孩子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時孩子努力了,也思考了,可成績未必比那些死記硬背的強,但這只是孩子暫時的表現(xiàn),家長要多等待,不能因此就放棄正確的教育理念,而為了單純的成績來責備或訓斥孩子??吹胶⒆优陀眯?,遠比看最后的成績要更有價值。父母能不讓孩子為了成績而成績,而去享受學習的過程,未來一定事半功倍!參見《例說對孩子的高難度表揚》。
所以,父母在養(yǎng)趣的過程中,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不管家長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孩子也會有許多的反復和讓人頭疼的問題出現(xiàn),此時就需要父母能認同、理解孩子,以及找出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平和心態(tài),必然壓力較輕能輕裝上陣,在做成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心理驅(qū)使下,朝你預期的目標走。參見《孩子未必真像你想的那樣》。
對孩子的培養(yǎng),是有一定的目標的,在養(yǎng)趣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父母給孩子設(shè)定目標,本身沒有錯誤,只是要把大目標分解為眾多的小目標,是孩子感覺稍微努力和用心就可以實現(xiàn)的。孩子是有很強的爭勝心理的,在興趣的指引下,加上不斷的成功體驗,就不會認為家長的目標遙不可及。經(jīng)過如此訓練,孩子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參見《讓你孩子實現(xiàn)成功的秘訣》。
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如青春期的孩子,養(yǎng)趣以外還必須教會孩子去承擔責任。興趣對小孩子的引導作用很大,但現(xiàn)實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把自己最大的興趣愛好,作為一生的職業(yè)。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知道和承擔自己的責任,就顯得意義重大了。在做法上,想讓孩子有責任,家長自己就需要有責任,并通過生活小事進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