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能光想著招好學生,還要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培養(yǎng)上

截至12月2日,還沒有新的高校發(fā)布退出或加入自主招生聯考的消息。不過,另有高校計劃退出聯考。

考生仍在等待各大高校2012年的自主招生方案。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公布時間有所推遲。近期以來,有人猜測自主招生聯考可能會被教育部叫停。但教育部辦公廳11月17日發(fā)出的關于做好2012年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繼續(xù)探索部分試點高校聯考”。

這意味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不會干涉高校自發(fā)組織的聯考。有招生負責人透露,在教育部直屬高校招生工作會議上傳出的信息是,教育部不希望聯考繼續(xù)擴大。

這位負責人對記者說,聯盟內部高校的選才標準未必一致,而且成績最好的學生往往被北大和清華兩所領頭高?!斑^濾”一遍,其他高校并非毫無怨言。

2010年,中國青年報報道了“自主招生聯盟高校同床異夢”的問題。聯考陣營形成時,就有不愿公開身份的名校招生負責人表示,參加聯考是形勢所迫,打亂了本校原有的招生改革計劃。

事實上,一些高校去年參加聯考的同時,也強調自己的保留項目。比如,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重要生源地江蘇、浙江、上海實行的是迥異于聯考的辦法。

而“卓越聯盟”一直強調的是,聯盟9校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自主招生考試。該聯盟第二次校長聯席會議11月在天津大學召開。會上傳出的一個信息是,合作仍將加強。9校依照生源合作協(xié)議有關條款,首次在2012級碩士研究生保送工作中開展了合作。

近幾年來,針對自主招生偏離本義的議論一直沒有停止。中國農大校長柯炳生援引數據指出,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錄取的考生約有1.5萬,其中三分之二的學生沒有自主招生優(yōu)惠也可以進入同樣的學校,真正享受到自主招生優(yōu)惠的考生為0.5萬左右,占全國每年大約1000萬考生總量的0.05%。

然而自主招生的參與者之眾遠遠超過這個量級。聯考雖然減輕了考生四處奔波的苦惱,但批評者認為,聯考成為事實上的“小高考”,令大量高中學生多了高考之外的備考負擔,其中的大多數只是陪跑,不可能獲得自主招生資格。一些中學教育者對記者表示,自主招生戰(zhàn)線太長,也對中學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干擾。

圍繞自主招生的另一個疑慮是,“自主”招來的學生,能否得到更適合的培養(yǎng)?一位網友這樣評價名校聯考:“大學校長不能光想著招好學生,還要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培養(yǎng)學生上,對得起這些好學生?!?/p>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

聯考與不聯考都是招生探索

雖然開門見山宣布學校將單獨組織自主招生考試,但南開大學校長龔克還是竭力避免使用“退出聯考”這樣的表述。

他強調說,13校聯考的領頭高校北京大學是南開非常尊重的兄弟院校,南開不愿使用“退出”這樣的字眼,以免給兄弟高校造成壓力。北大、南開等高 校發(fā)起聯考,是自主招生的探索,并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南開從學校整體規(guī)劃的角度出發(fā),改為自己組織考試,也是一種探索。探索不止一種,可以有這種方式, 也可以有那種方式。

“聯考不聯考不是重點”,龔克說。他說,聯考的長處顯而易見,比如考生參加一次考試可以有更寬的選擇面。南開是為了適應學校規(guī)劃而對招生考試方 式作出調整。如果南開的培養(yǎng)方案和招生考試經過幾年運轉發(fā)現,聯考能夠有效識別出南開需要的潛在生源,那么南開并不排除將來參加聯考的可能性。

龔克說,目前的自主招生準確來講是在高考的基礎上,由高校對學生自主加考、加試、加分。這是對現行高考制度的補充,也是高考改革的探索。高考改革非常復雜,南開改變自主招生考試方式,是將其作為素質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使之與育人目標有個更好的契合,這是個長期探索的過程。

他說,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樣,人才培養(yǎng)更像農業(yè)而非工業(yè),人才是長出來的,不是加工出來的。招生是選種,種子不一樣,環(huán)境不一樣,長出來的果實應該也不一樣。

2011年底,南開大學將在90多年歷史上首次試行一份“‘公能’素質教育綱要”,試圖構建一個新的教育體系。目前校內正在討論此事。比如,學校希 望推出一個多樣化的學生評價體系,但龔克在跟學生討論這一問題時,發(fā)現學生自己也爭論得不可開交。他感慨,南開“‘公能’特色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之相適應的招生方式的探索也將是長期的,希望經過幾年的實踐,做得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