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音

對于很多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從我們接觸英語的時候,老師對我們的發(fā)音就不是很重視,所以直到大學(xué),說出來的英語都是一口的chin-glish,對于發(fā)音這個問題,多聽聽BBC,VOA,像一些比較繞口的單詞,反復(fù)說,說自然為止。還有語音的問題,很多同學(xué)都去模仿一些自己喜歡的美劇人物發(fā)音,我覺得也不錯,我曾經(jīng)試過去模仿老友上Ross Geller的發(fā)音,但后來還是相差太遠最終放棄。其實說的清楚明白就好了,英音美音都沒多少加分。學(xué)的四不像就更丟人了。

語法

也是我們很早就開始接觸的東西,所以比較難以糾正,我的語法不屬于大牛,所以在口試的時候沒有使用什么復(fù)雜句型,記得很多專家都說口語其實就是考察考生的實際交流能力,很多復(fù)雜的句型能熟練運用當然好,但是如果沒有那個把握還是用一些簡單的語句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我這次在說的時候都用的是一些簡單的句子,過去,一般,假設(shè)。偶爾使用一兩個亮點詞匯。

我覺得我們很多人都經(jīng)常會犯一些基本的低級錯誤,就像之前我總是喜歡說“the life ”,覺得在特指事物的時候都喜歡用the,順口就出來了。其實在討論普遍現(xiàn)象的時候,不可數(shù)名字前面用”the”就是錯的.像這些問題在我們的日常中看起來沒有什么,但是在以母語為英語的老外面前聽起來就特別的刺耳。

還有就是經(jīng)常不注意的中式思維,在說的時候用的詞雖然沒有錯誤,但在老外聽起來很不地道,自然對你的idea就沒有親切感。就像我們經(jīng)常說”I think I can’t.”而在英語中經(jīng)常說的是”I don’t think I can”。這些小問題注意了之后,考官會覺得你比較地道,大大增強考官對你的好感。分自然高一些。

還有對于那種說著說著不知道說啥的同學(xué),如果備考時間也比較短的話,我就建議看看模板和預(yù)測了,其他的也沒有什么神奇的方法一下子挽救過來。要是準備時間還比較充裕(半個月以上)的同學(xué),還是要多多練習(xí),畢竟練習(xí)的多了自己的想法觀點才能很流暢的表達出來。平時練習(xí)我用的是其實就是自言自語,但是比對著鏡子練習(xí)強多了。不用自己去找新題,還能沒事就回顧一下之前練習(xí)的視頻。而且我發(fā)現(xiàn)這上面的tips比十天的模板更貼近實際一點。你們知道的,對于我們這一波,基本上個個出來都有機經(jīng)痕跡,我身邊的幾個更是明顯,怎么都改不過來,很是郁悶,考官不傻,聽不出來是你點子高,聽出來了,你就玩完了。

4.關(guān)于考官

每次考試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考官都是輪流變化的,所以考官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第一次考試是個中年婦女,語速比較快,跟我眼神交流比較多,走的時候還送我出門,本以為成績不錯,誰知道出來給了我一個侮辱性的5.5;第二次是個白人老頭,怪我自己有點跑題給了我6;這次的7是個老太,穿著比較考究,說到興頭上還給我來句“clever boy!”交談的時候老太的表情比較豐富,我一直微笑,總體聊天雙方感覺都非常的nice。其實考官不是最重要的,自己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狀態(tài),對話的時候要放輕松,不過這個輕松是要靠平時多練習(xí),胸有成竹才會有的狀態(tài)。

陸陸續(xù)續(xù)折騰了大半年,終于結(jié)束了雅思,查到成績的時候,很激動,心中感觸很深。一心想去愛丁堡,那個神秘古老的城市,期待我的offer,接下來的時間我終于可以輕松的去做我想做的事了。同時也祝還在屠鴨的同志們早日成功!烤鴨必勝!